党员教育管理

地质宫不灭的灯火

作者:组织人事处时间:2019/05/29 10:36:05浏览:

7年前,黄大年老师回到中国,震动海外,有外国媒体报道说:黄大年的回国,能让某国航母演习舰队后撤100海里。”7年的时间里,黄老师带领科研团队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封锁,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在这7年里,作为黄大年老师生前的科研助手,我亲身感受到了一位战略科学家赤子之心

黄老师常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向深海进军,向深空进军,向深地进军,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黄老师在英国时,领导的是由牛津、剑桥毕业生甚至是诺贝尔奖提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所取得的技术突破既可以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也可用于潜艇攻防和穿透侦察,而这些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对华封锁。

从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他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全国400多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员,开展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两个重大项目攻关研究,总投入5亿多元。通俗地说,一个就像在飞机、舰船、卫星等移动平台上安装千里眼,看穿地下深埋的矿藏和潜伏的目标;另一个就是自主研发给地球做CT和核磁的仪器装备,让地下两公里甚至更远都变成透明的。

为了尽快突破装备技术瓶颈,黄大年把自己关进办公室,没日没夜地设计科研思路。地质宫晚上10点熄灯封楼,可他经常工作到后半夜,门卫大爷为此和我们抱怨过好多次。他说:我在这儿工作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工作这么着魔的。后来时间长了,大爷对黄老师的工作也了解一些,逐渐产生了敬意,让我们转告黄老师无论多晚下班,喊他一声就行。

着魔——是对自己研究领域的执着追求。

正是凭着这股着魔的劲儿,让我国在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上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而且数据获取能力和精度与国际的差距至少缩短了20年,理论算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正是凭着这股着魔的劲儿,他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用短短5年时间,使我国深部探测装备从落后状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向深地进军打造了国产利器……让整个国际地学界惊叹: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

作为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黄老师知道,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虽然拿到了新一轮世界科技竞赛的入场券,但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越的机遇。在他的感召下,人工智能专家王献昌、汽车工程专家马芳武、智慧海洋专家崔军红等一大批在海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千人计划专家纷纷加入进来。他们在交叉中寻求突破,在融合中释放新的学科生机。他的战略设想涉及卫星通讯、汽车设计、大数据交流、机器人研发等前沿学科领域,在传统学科基础上衍生出新的学科方向,这样的成果实现能带动上千亿元的产业项目,这是多么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啊!难怪有人说,当很多人还在2.0时代徘徊的时候,黄老师已站在了4.0时代。

在生活中,黄老师谦逊、和善,性格开朗,像个阳光大男孩。而我知道,对国家利益和科学研究,他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他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关系,不允许你好我好大家好,如同一股清流。

涉及经费5亿多元的两个项目,需要很多单位交叉合作,他没有把眼光仅仅盯在吉林大学,而是放眼全国,寻找最好的合作伙伴。他甚至主动去给这些科研单位打电话,开门见山地和人家说:我有个上亿元的项目,你们的技术符合我们的要求,我可以提供经费,一起合作完成这个项目。接电话的甚至以为遇到了骗子。但自认为和他关系不错的熟人找来,想替某科研机构拉点儿经费,他没有给人家一点面子,因为他的心里在科学方面,他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他直言不讳的表达方式、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项目开会,无论什么人在场,他发言从不寒暄客套,而是直面问题,一针见血。他一再强调技术指标不能模棱两可,任何一项说不清楚,他都不予通过;他要求所有提交的材料都要无懈可击,不到最后期限,他都会一遍遍修改完善,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科研进度,他还从国外引入一套在线项目管理系统,把技术任务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通过这套系统,他可以随时掌握团队成员工作动态、项目进展和人员去向,这样一套近乎无情的软件让大家叫苦不迭,都觉得黄老师太不近人情了,而他却说:在工作上,不要和我讲人情!

记得20114月的一天上午,要进行每个月的项目课题组长视频答辩会,马上就要开会了,要求提前上交的材料还没收齐,多个视频会场的人也没到齐。黄老师生气地把自己的手机摔到了地上,屏幕一下摔得粉碎,他拍着桌子吼道:我们拿了纳税人的钱,汇报材料不好好做,开会不按时到?这简直是人浮于事!我们都惊呆了,从来没见过黄老师发这么大的火。事后,他和我说:于平啊,我实在无法忍受有人对科研进度随意拖拉。我担心这样下去,中国会赶不上啊!

黄老师一直把邓稼先等老一辈留学报国的科学家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他说他只是千千万万海归学者中的普通一员,他说有好多兄弟为了祖国的事业已经倒下了,但这并不能阻挡后来者前进的决心,看着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迈进,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他回国7年的时间里,他和很多单位都有项目合作。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教育部、中船重工、浙江大学、鲲海研究院等多个部门的研究项目里,他都担任首席专家和策划者。作为他的助手,我都无法准确说出黄老师同时在承担多少个项目科研工作,但我却知道他的身体开始遭受病痛的折磨。

2016627日,在工作中,黄老师晕倒了。当时,深探项目答辩进入最后倒计时,为了准备材料,黄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已经熬了三天三夜,历时5年的项目进入最后关键阶段,谁也不敢掉以轻心,但我们也时刻担心着黄老师的身体。中午的时候,我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黄老师晕倒了,摔倒的声音惊动了秘书小王,她赶忙冲进黄老师的办公室迅速喂他服下速效救心丸,醒过来之后,黄老师只说了一句话: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他在沙发上只躺了20分钟,就带着我们投入新的工作,踏上前往北京的列车,参加项目结题答辩。到达北京,已经是晚上11点了,我们多么希望病中的黄老师能早点休息,可他却把我们手里的答辩材料全部拷贝走,就一个人回了房间,我知道那又将是他的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下午230答辩准时开始,黄老师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又服了几粒速效救心丸,带着他惯有的自信和铿锵的语调,开始了历时2个半小时的答辩发言。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也是国内大型项目评审中的最高评价。它表明,中国重型探测装备技术研发获重大突破,实现跨代研发的设计目标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他在团队微信群的留言,他说:我衷心感谢项目团队的出色工作、集体智慧和奉献精神;感谢来自团队成员及家庭长期以来的理解和支持,今晚,我们可以睡个好觉了……”

1129日凌晨,黄老师又晕倒在北京到成都开会的飞机上,落地后,他被迅速送往医院,躺在急救担架上的黄老师紧紧抱着笔记本电脑,死死地不肯松手。黄老师醒来后对医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回到长春,我们强制他做了体检,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击倒了我们团队每一个人:黄老师竟然患上了胆管癌

黄老师去世后,人们都很怀念他。有一个经常接送他去机场的出租车师傅,在黄老师去世的当天晚上打电话给我,哽咽着问:黄老师怎么了?网上的报道是真的吗?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在电话那头失声痛哭。前几天我坐他的车去机场,他说还想为黄老师做点事,他知道一般的车忌拉骨灰,如果黄老师骨灰运回南宁,他想再送他一次。前几天,我听到地质宫看门的大爷们在读报纸,他们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说得多好啊,这说的就是黄老师呀!

这段时间,我常常会梦到他,梦是如此的鲜活,大家都还像原来一样在走廊穿梭,在电脑前工作,我总觉得下一秒中他就会出现在办公室,笑着和我说:早啊!于平。然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常常想,用什么能把黄老师换回来呢?如果我能牺牲一些什么,哪怕十年的生命也是可以的。

直到今天,我每次走过地质宫前,都不由得望向五楼那个熟悉的窗口,黄老师在的时候,通常灯一直会亮到后半夜。可是我再也看不到那灯光了,因为点亮它的人太累了,一狠心给自己放了一个没有期限的长假……但他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点亮了永不熄灭的灯火。

(信息来源:吉林日报)